花卉网
首页
花卉
护花山庄
图库
日记
发布
登录
注册
<< 查看
玫瑰茄
全部信息
玫瑰茄的栽培技术
土壤选择
玫瑰茄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性好,沙质或黏质土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及肥沃的土壤为好。玫瑰茄在红黄壤、青紫泥、砾石沙土、黏土等不同土质中均可种植,但最适宜在微酸性的红壤土中种植,即使在新垦地及一般较差的旱地种植,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只是植株的长势和收获的干品会有差别。同一块土地以连作2年为宜,若连续种植易使植株感病,降低产量。
播种方法
玫瑰茄通常采用两种播种方法,一是直接播种,即烧山整地完后,挖穴直接播种。播种前穴内施足基肥如鸡粪等农家肥,每亩施1000-1500kg,磷肥25-50kg。每穴播种3-5粒,亩用种量1-1.5kg,播种后覆土2cm。二是苗床播种,即选择菜园土等较肥沃的土壤,苗床畦面宽1m左右,高20cm,可条播或撒播,株行距为5×8cm。苗高10-15cm时可选择阴雨天气移栽。[4]
种植密度
玫瑰茄种植密度应掌握坡地、瘦薄地宜密,平地、肥沃地宜稀的原则。根据土壤肥瘦每亩种植1000-2000穴,定苗时,肥地留单株,瘦地留两株,实行单行或宽窄行条点播。单行种植株行距,肥地为100×66cm,每亩1000穴(株);中等肥地66×80cm,每亩1000穴(或1250-1500株),山坡、瘦薄地为66×50cm,每亩1000穴(或2000株)。[4]
中耕定苗
玫瑰茄生长期间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苗高10cm以上,结合间苗定苗和补苗进行;第二次苗高30-40cm,结合培土补苗进行。第三次,开始出现花蕾时进行,开花期间应该拔除杂草,保持玫瑰茄地清。当苗长至10cm以上时出现两片以上真叶时进行间苗,掌握拔小留大、拔弱留壮的原则,每穴留苗2-3株。待苗长至20cm左右时定苗,中上肥地,每穴留1株,破地、瘦薄地每穴留2株。
施肥
施肥宜早不宜迟,第1次中耕时每亩用尿素、复合肥或硫酸氨8-10kg,距离茄株5-10cm处穴施。茄株现蕾后,若苗势差,可结合第2次中耕再补施氮素化肥5-8kg。
玫瑰茄相关花卉的栽培技术
鲁冰花的栽培技术
向日葵的栽培技术
凤仙花的栽培技术
西瓜的栽培技术
艾草的栽培技术
曼陀罗花的栽培技术
紫苏的栽培技术
珍珠草的栽培技术
鸡冠花的栽培技术
穿心莲的栽培技术
百日草的栽培技术
白花蛇舌草的栽培技术
龙葵的栽培技术
一串红的栽培技术
叶下珠的栽培技术
地肤的栽培技术
虞美人的栽培技术
鸭跖草的栽培技术
飞燕草的栽培技术
翠菊的栽培技术
以上是花卉网(护花网www.aihuhua.com)为你提供的有关“玫瑰茄栽培技术”的花卉数据,你还可以查看花卉网更多有关
玫瑰茄
的花卉信息
玫瑰茄的花卉百科
玫瑰茄介绍
玫瑰茄形态特征
玫瑰茄生态习性
玫瑰茄栽培技术
玫瑰茄养殖方法
玫瑰茄繁殖方式
玫瑰茄病害防治
玫瑰茄分布区域
玫瑰茄食疗或药用价值
玫瑰茄作用用途
玫瑰茄文化背景
玫瑰茄花语
玫瑰茄同类花卉
(更多)
鲁冰花
向日葵
凤仙花
西瓜
艾草
快捷
养花日记
护花山庄
更多应用
特色
冷水花
绿萝
粉叶决明
七姊妹
藤本月季
珊瑚花凤梨
黄杨树
橄榄
冰娇
莽吉柿
哈密瓜
香瓜
类别
趣味类
芳香类
观果类
观花类
观叶类
观茎类
节庆类
垂吊类
果蔬类
地被草坪
水培类
盆栽类
功能
观赏
净化空气
吸甲醛
防辐射
提神
杀菌
驱蚊
药用
环境
阳台
窗台
庭院
楼顶
客厅
餐厅
茶几
厨房
办公室
办公桌
书房
卧室
卫生间
园林
花期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四季
不开花
喜阳
喜阴
难度
容易养殖
留心养殖
精心养护
专业养护
QQ登录
新浪微博
支付宝天天送红包
- 微信公众号 -
- 官方网站 -
- 安卓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