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登录 注册
<< 查看 紫花地丁 全部信息

紫花地丁的食疗或药用价值

护花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的依据。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
终极护花任务:爱自己,就从实际出发,谨遵医嘱。对于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弃希望,勇敢面对,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
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 ; 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可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来源及制法】: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淡黄棕色,直径1-3mm,有细纵纹。叶灰绿色,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1-4cm,先端钝,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微心形,边缘具印锯齿,两面被毛;叶柄有狭翼。花茎纤细;花淡紫色,花瓣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裂为三果爿,种子多数。气微,味微苦而稍粘。以色绿、根黄者为佳。


生药鉴定

① 紫花地丁又名:堇菜地丁,为植物紫花地丁或犁头草的带根全草。市售品多皱缩弯曲成不规则的团块,主根数条,长3~5厘米,直径1~3毫米,表面皱缩而粗糙,土黄色,波状弯曲,具须根痕。地上部分呈深绿色至绿黄色,叶柄细长,扭曲,叶片极皱缩,用热水浸软摊开后,呈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体被毛。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多数种子,长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气微臭,味微苦而涩并稍枯。以色黄绿、整齐、无杂质者为佳。
②甜地丁又名:米口袋地丁、萝卜地丁。为植物米口袋或小米口袋的根或带根的全草。主根呈纺锤形、长锥形或长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3~6毫米。表面红棕色至土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多少扭曲,或有残存的支根及须根,皮孔横生,稍突起,呈点线状,色稍深。上端有多数基生叶。叶为羽状复叶,叶柄细长,小叶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被白色柔毛,多呈灰绿色。有时可见圆筒形的荚果,表面密被柔毛,开裂或不开裂。主根质坚而稍韧,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极多,乳白色,内面不平坦,微显颗粒状,乳黄色,并有放射状花纹。气微臭,味淡而稍甜。以根粗壮而长、叶绿、无杂质者为佳。
③龙胆地丁又名:华南地丁。为植物华南龙胆带花的全草。多干燥皱缩成不规则团块,根部土黄色。用热水浸软,摊开观察:茎自基部丛生,多数,紫红色,顶端具淡紫色或淡土黄绿色的钟状花。叶两两对生,长圆形至长椭圆形,叶柄较短或无;近基部的叶密集,形状较大,上部的叶稀疏,形状较小。质地较脆而易碎。有青草气,味淡而稍苦。以株矮小,叶色青、花色紫者为佳。地丁药材,较为复杂,除上述品种外,在广东以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陕西以白花堇菜V. Patrinii DC.、新疆以香堇V. Oxycentra Juz. 的带根全草作紫花地丁入药。另有一种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的全草。东北、内蒙古、河北、青海、山东等地作“地丁”入药。详“苦地丁”条。


功能主治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15克,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3、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4、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5、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甙类、黄酮类、蜡、蜡酸(Cerotic acid)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花中亦含蜡,蜡中含饱和酸(主要为蜡酸)34.9%,不饱和酸5.8%,醇类10.3%,烃约 47%。根含淀粉约37%,并有生物碱、黄酮反应。全草含甙类、黄酮类、蜡(为虫蜡酸及不饱和酸等的酯类)。预试全草含大量粘液质,并含有弱的溶血作用的物质。尚从全草中分得软脂酸、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丁二酸、二十酰对羟基苯乙胺和阿福豆甙(afzelin)和山柰酚-3-O-鼠李糖甙。


药理作用

紫花地丁在试管内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直接镜检法和试管培养法表明: 紫花地丁(醇提物31mg/ml, 水煎剂62mg/ml)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紫花地丁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此外, 认为紫花地丁尚有清热、消肿、消炎等作用。


临床运用

1、治疗呼吸道感染:地丁草、大青叶、鱼腥草、鸭跖草、贯众各100g。共制成冲剂20袋,每袋18g。
紫花地丁每次1袋,每日2次,连服7天,停用其他清热药物与抗生素。治疗60例,显效3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中药材1992;15(9):45]
2、治疗化脓性感染:鲜紫花地丁,洗净,捣烂,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后外敷之。治疗外伤引起的皮肤化脓性感染19例, 一般在2~3天痊愈。[江西医药1996;(7):372]
3、治疗扁平疣:地丁草、半枝莲、板蓝根、生苡仁各15克,常山6克。每日1剂,上午服头煎,下午服2煎。药渣加适量水略煎后趁热洗涤患处,洗后抹干,不用水清洗。7天为1疗程。治疗26例,痊愈14例,好转4例,无效8例。[浙江中医杂志1991;26(5):214]
4、治疗褥疮:地丁、银花、蒲公英各50克,罂粟壳20克,赤石脂40克,共研极细面备用。取药粉适量,用50度的白酒调成糊状,平敷患处,外用纱布覆盖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若同时配合理疗或按摩效果更佳。治疗32例(Ⅰ期者22例,Ⅱ期者10例),痊愈28例,好转4例。[吉林中医药1992;(2):30]
5、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治各种疔毒,痈疮疔肿,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舌红脉数者:金银花9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6克。先水煎,后加五灰酒半盏;药渣再加如法煎服,盖被取汗。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臣药。
6、(《普济方》)治喉痹:箭头草叶,研,入酱少许,笔蘸入喉中,吐。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
7、地丁膏(《惠直堂经验方》)治乳吹并一切毒:黄花地丁(即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40克。以长流水洗净,用水煎汁去渣,又熬成膏摊贴。方中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为君药。


显微鉴别

1)根横切面:最外层为4-6层木栓细胞,壁木栓化并微木化;栓内层广阔,薄壁细胞类圆形。韧皮部宽广,可见散在的筛管群,韧皮射线不明显。形成层环状,细胞扁平。本质部由导管、纤维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散列或2-4个成群排列,多角形或类圆形,壁木化;木纤维发达,排列在导管的周围,壁不木化。薄壁细胞中含有大量淀粉粒与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多为单粒,类球形,直径2-8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30μm,栓内层尚可见到与草酸钙簇晶同细胞或单独存在于细胞中的类言形棱晶,长径10-25μm。
2)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有串珠状增厚,表面有明显角质纹理,报导孔较少,不等式、正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增厚现象不明显,表面亦有角质纹理。上下表皮均有单细胞非腺毛,有两种类型:一种稍短,呈圆锥形,壁厚,有明显疣状突起,长50-85μm,直径20-30μm;另一种长,略弯曲,壁有短线纹,长160-360μm,直径20-30μm。叶肉组织中可见草酸钙簇晶,直径15-40μm。
3)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化学鉴定

(1)本品叶的横切面:上表皮细胞较大,切向延长,外壁较厚,内壁黏液化,常膨胀呈半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偶有黏液细胞;上、下表皮有单细胞非腺毛,长32~240μm,直径24~32μm,具角质短线纹。栅栏细胞2~3列;海绵细胞类圆形,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1~40μm 。主脉维管束外韧形,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细胞1~2列。
(2)取本品粉末约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花地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3: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3个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真伪辨别

紫花地丁又称为紫地丁、兔耳草、辽堇菜,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犁头草的带根全草,是常用中药。最早见于《千金方》。《本草纲目》中单列紫花地丁一条,李时珍曰紫花地丁“处处有之,其叶似柳而微细,夏开紫花结角,平地生者起茎,沟壑者起蔓”。每年春、秋二季挖取带花或蒴果的全草,洗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辛,入心、肝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痈肿疔疮、瘰疬、黄疸、乳痈、肠痈、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白花地丁冒充紫花地丁入药者,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紫花地丁

多皱缩弯曲成不规则的团块,主根数条,呈长圆锥形,长3~5厘米,直径1~3毫米。表面皱缩而粗糙,为土黄色,波状弯曲,具有须根痕。地上部分呈深绿色至绿黄色,叶柄细长,扭曲,叶片极皱缩,用热水浸软摊开后,呈长椭圆形或线状披针形,全体被毛。花茎细长,顶端常具三裂蒴果,内含多数种子,长圆球形,淡黄棕色;质脆易碎;闻之气味微臭,口尝味微苦而涩,并稍有黏性。


伪品白花地丁

根状茎短,呈细圆柱形,赤褐色或暗褐色。无地上茎。托叶1/2~3/4与叶柄合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细齿;叶柄长2~12厘米,上部有翅,无毛或有时下部被白色短毛;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微心形、截形或宽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有稀疏的很平的圆齿,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花白色,苞片生于花梗中部,萼片花瓣各5瓣;子房无毛,花柱基部微膝曲向上部渐粗;蒴果为二裂,无毛;口尝之味虽微苦,但没有黏性。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花地丁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其清热、消肿、消炎作用明显,而伪品白花地丁虽与紫花地丁同为堇菜科植物,但属不同品种,而且不具备真品的功效,不可代替使用。


中医传承

1、“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本草纲目》)
2.“地丁,专为痈肿疔毒通用之药,濒湖《纲目》称其苦辛寒,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然辛凉散肿, 长於退热,惟血热壅滞,红肿焮发之外疡宜之;若谓通治阴疽发背寒凝之证,殊是不妥。”( 《本草正义》 )
3.“紫花地丁,《纲目》止疗外科症,但古人每用治黄疸、喉痹,取其泻热除湿之功也;大方家亦不可轻弃。”( 《要药分剂》 )
4.“地丁,有紫花白花两种。治疔肿恶疮,兼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其花紫者茎白,白者茎紫,故可通治疔肿,或云随疔肿之色而用之。但漫肿无头,不赤不肿者禁用,以其性寒,不利阴疽也。”( 《本经逢原》 )


药物配伍

1、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 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紫花地丁解毒力强, 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善治乳痈。二药合用, 有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效, 用於治疗乳痈、及其他外科阳证疮疡。
2.紫花地丁配伍野菊花: 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配伍应用、 效用更强, 用於治疗热毒炽盛之蛇头疔、红丝疔及多种外科阳证疾病。
3.配银花,解毒凉血,消肿散热之功增强。
4.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
5.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紫花地丁禁忌

体质虚寒者忌服。


食疗价值

嫩叶可作野菜。

以上是花卉网(护花网www.aihuhua.com)为你提供的有关“紫花地丁食疗或药用价值”的花卉数据,你还可以查看花卉网更多有关 紫花地丁 的花卉信息
支付宝天天送红包
- 微信公众号 -
- 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