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登录 注册
<< 查看 余蝴蝶 全部信息

余蝴蝶的文化背景

名称由来
余蝴蝶由山农余氏采集下山,被日本人收走后,在日本开花,取名“余蝴蝶”。

余蝴蝶小议
“余蝴蝶”虽然没有国内留存的老种,但它确实是江浙草。前几年听过种种传闻,产于某某非江浙之地。其实我们通过此种的一些种质特性,可以看出应属很正统的江浙之草,它的叶质、叶的形态、苞壳的变化、花色、香气等都能说明这一点。那么“余蝴蝶”到底产自哪里呢?
《中国兰艺三百问》中说:“此种由日本兰友在引进中国普通春兰中选出,选出时间不详。”《中国兰与洋兰》、《中国兰花》(品种欣赏栽培)也没有选出的详细记载。《江浙兰蕙》中说:“此种原产浙江兰溪,一经采掘,便流入日本。日本兰界见开出多瓣、多舌、多蕊柱的蝶瓣奇花,命名为余蝴蝶。”《中国兰花名品档案春兰》中说:“抗日战争后期(1945年)后从中国输往日本的山采春兰中被发现的奇花。”
《中国兰花之乡--浙江兰溪》一书中有“余蝴蝶”彩照一帧,说明文字为:“兰溪传统名种。”可惜书中没有像“元吉梅”那样介绍,其产地考证是“下陈乡肇峰山”,虽说“元吉梅”的产地有点争议,但不像“余蝴蝶”这样,连介绍都没有。而且上述这些介绍均来自1994年以后出版的国内兰著。“余蝴蝶”是否出自兰溪?《江浙兰蕙》中所记的根据虽然我们并不清楚,但决非捕风捉影。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兰家所留下的兰谱中均没提到此种。1973年台湾董新堂先生在《蕙兰专集》中介绍了此种:“本种为奇花之首,发现年代及产地均不详,民国四十年左右苏州余氏秘藏种,嗣输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兰界的宠儿。”此种应在1951年左右输入日本的,此花来源于苏州余氏。那么苏州余氏又是得自哪里呢?虽然不排除产自兰溪,但书中没有交待,也就不排除产自他处或就是苏州附近。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余蝴蝶”中的“余”字是以余氏命名的。

很多传统春兰蕙花的命名常常使用姓氏加瓣型的方法。“余蝴蝶”中的“余”字是代表了姓氏,那么“蝴蝶”代表了“余蝴蝶”的瓣型吗?“余蝴蝶”的瓣型是菊瓣才对呀,为什么用了“蝴蝶”两字呢?这还得从菊瓣这个瓣型产生说起。“蝴蝶”类的瓣型古己有,虽然将其归进别格或另类,但记载也是与正格类的花出入同一时期,《蕙花图谱》中便有蝶兰,谓“此花见古吴陈且陶幽香留影集中。”并且留下一帧白描图,是一品外蝶;《第一香笔记》中说:“至于蝶兰、三瓣兰、元宝兰,以及蕙花之有虫形及金色、朱色之类,并可以逸品、异品称之。”并在兰品中将蝶兰(又名叠兰)排列于花品之中;《兰言述略》中认为:“兰蕙品类不齐,而称名亦不一,或以人传,或以氏传,或以地与花传,非拘本形本色也,偶有异者,亦可随意命名。”可见古兰人那时尚未将蝶瓣严格规范。

上世纪20年代的《兰蕙小史》将蝴蝶类正式归进花品中去,共分三个品级,上品、次品、下品,蝴蝶素归进次品,蝴蝶归进下品,这种品级的分类还是受到古兰人的影响。文中已有了春兰“四喜蝶”、“蕊蝶”、“素蝶”,蕙花“舞蝶”等。自此以后,兰人们大都延续了这种瓣型记载,30年代的《续兰蕙同心录》以至于姚、诸《兰花》、《五十年艺兰经验谈》等。沈氏父子《兰花》将奇瓣分为三型,蝴蝶型、多瓣型、多唇型,应当说为后来的菊瓣、牡丹瓣的分类奠定了基础。据《中国兰艺三百问》载:“最早提出‘菊瓣’这一瓣型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浙江嵊州兰艺名家周焕根先生提出的。

早年,日本在引种中国兰花山采统货中选育出一种多瓣奇花,日本兰界将它命名为‘余蝴蝶’。这一品种到80年代初由日本兰友赠予上海的沈雪宝先生,沈先生又分赠给好友周焕根。经周先生爱养孕蕾放花,花开多瓣内外轮无法分清,外轮花瓣呈柳叶形,多达数十片,内轮聚生许多小花瓣,整体花形酷似菊花。而且会开台花,多者1葶3朵。周先生命其名为“菊瓣蝴蝶”。此后,人们又在山采兰中选育出一些类似的新种,逐渐形成了菊瓣类型的种群系列。从此,菊瓣作为一种新的瓣型而被兰界公认。”如此可以看出,“余蝴蝶”的命名是在菊瓣作为一种新的瓣型规范产生之前。

故事
2002年彭州十二届兰博会上获“金茂特别奖”的一盆“余蝴蝶”,据是由台湾省苗栗市的陈贵源先生栽培送展的,共六苗草,上两剑,每剑花开三层,花大而幽香。关于这盆“余蝴蝶”也出现过争论。当时某网站曾报导:
“据称,台湾地区获奖的这株稀有兰花取名‘余蝴蝶’,它是从来自全世界及中国大陆送往展会的6000余盆精品兰花中脱颖而出的。台湾代表团负责人陈贵源介绍,这株通过科技培植变异后的‘余蝴蝶’,目前在中国数量极少,它以其特有的香、色、形在中国兰花新品开发中独树一帜,它从传统品种的1茎1花变成了1茎3花,据说,最多的一朵花可长出超过100余片的花瓣,这在兰花史上堪称奇观。
而谁也不会想到,这盆‘余蝴蝶’是台湾人早年从日本人手中买回来的兰花。当时,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与日本初次恢复中日友好邦交,为纪念这一时刻,中国政府便把这盆‘余蝴蝶’赠送给了日本政府。

陈贵源说:‘我家三代都是养兰人,这盆「余蝴蝶」从日本买回后,在几代台湾人的科学培育下变得越发水灵’。”
台湾兰家们的栽培技术确实令人刮目相看,但报导中说“这株通过科技培植变异后的‘余蝴蝶’,目前在中国数量极少,它以其特有的香、色、形在中国兰花新品开发中独树一帜,它从传统品种的1茎1花变成了1茎3花,据说,最多的一朵花可长出超过100余片的花瓣,这在兰花史上堪称奇观。”这些说法是言过其辞的,一方面谈不上什么“科技培植变异”;另一方面“余蝴蝶”1茎双花实为正常,1茎3花也不算什么特别新鲜事。至于后面的“赠送给了日本政府”的话,更不知道根据来源于哪里。

关于这盆“余蝴蝶”后来还有些传言,说此种产于福建,转展被台商购去后送展。这当然是传闻,现在也没有什么根据。据说福建选出过一品类似“余蝴蝶”的菊瓣春兰来,现在福建和江浙极少的兰友手中有栽培,有人称其为“绿绣球”。此种我手中也曾有过几苗,一场软腐病,荡然无存,甚是惋惜。有些兰人认为“绿绣球”就是“余蝴蝶”,据观察,两种叶形是有点差异的。“绿绣球”叶幅显得更细一些,叶质硬,很富弹性,新苗有明显的蛇斑艺,叶端部更强烈,成材后留下蛇斑艺痕迹。我没有见过实花,从彩照上看,一葶双花,很象是“余蝴蝶”。近些年春兰中选出类似“余蝴蝶”的菊瓣花也确实不少,2000年出版的姚毓平、徐碧玉《兰花》一书中便有一品“新菊瓣蝶”等,都属于这类花形。
提到蛇斑艺,“余蝴蝶”这些年确实出现叶艺品种,例如刘清涌先生在《兰花花叶多艺品鉴赏》一书中介绍了叶出覆轮艺的“余蝴蝶”;《千禧兰香》中的爪艺的“余蝴蝶”等。
融融女士曾有《余蝴蝶》诗一首:“莫问零丁风雨情,故园遥望怅潮声。兰馨点翠开云雾,碧蕊还乡蝶梦成。”
以上是花卉网(护花网www.aihuhua.com)为你提供的有关“余蝴蝶文化背景”的花卉数据,你还可以查看花卉网更多有关 余蝴蝶 的花卉信息
支付宝天天送红包
- 微信公众号 -
- 官方网站 -